我校主办“百年中国文艺批评的媒介考古与21世纪文艺批评”学术研讨会

分享

作为首都师范大学建校70周年系列学术活动之一,由我校艺术学部、《探索与争鸣》编辑部、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重大项目《“微时代”文艺批评研究》课题组主办,我校艺术与美育研究院承办的“百年中国文艺批评的媒介考古与21世纪文艺批评”学术研讨会,于8月24-26日在京召开。来自北京大学、南京大学、山东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南开大学、华中师范大学、中国传媒大学、中国社科院、中国艺术研究院等高校、科研院所及《新华文摘》《文艺研究》《文学评论》《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等权威学术期刊的近80位学者参加会议。首都师范大学党委书记缪劲翔,《探索与争鸣》主编叶祝弟,我校艺术学部主任、艺术与美育研究院院长王德胜出席开幕式并致辞。研讨会开幕式由艺术与美育研究院副院长李雷主持。


1724722092515025258.png


缪劲翔在致辞中表示,数字媒介与人工智能技术的叠加,全方位影响着文艺创作及批评实践。从媒介视角对中国文艺批评进行知识考古并探讨文艺批评的新走向,对于推动文艺批评发展有着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叶祝弟强调,面对数字时代的文艺发展及其批评实践,研究者应在新的媒介环境中更加认真地思考重建适应时代需求的新的文艺批评话语体系问题。王德胜指出,文艺批评只有充分关注媒介环境对批评方法和批评主体的深刻影响,才能保持对世界的接触与感知,实现文艺批评话语的实践性重构。

本次研讨会共举行四场大会和四场平行会议。在大会发言中,20位学者分别以《媒介能力与诗学运思》《AI生成艺术对文艺批评提出的挑战》《网络文学批评的范式转型》《媒介之变与“否定性”文艺批评的特点》《技术现象学视域下的新媒介文艺批评》《媒介形态与真实感的变迁》《技术狂飙时代的艺术精神》《面向人机融合式写作的批评》《中国早期网络影评的媒介考古》《数字媒介时代文艺批评的转向》《沉浸媒介时代的愉悦悖论》《知识与媒介的真相》《用算法批评推进网络文学研究》《走向跨次元批评》《新媒介时代的文学批评形态变迁及其反思》等为题,分析了媒介变迁对文艺批评感知与表达方式的重塑,多角度展示了数字时代文艺批评实践的多重可能性。平行会议上,与会学者针对技术媒介影响下的文艺批评术语重置、媒介事件与文艺批评的转型等议题,集中交流了对新媒介时代文艺批评独立性与深度性问题的思考。


1724722254376059579.png


本次研讨会围绕媒介变迁与文艺批评互动关系的探讨,为深化相关研究提供了具体学术资源,也为推动新时代中国文艺批评理论创新与实践发展提供了必要的理论支持。


1724722284627098494.png

Baidu

顶部

Baidu
map